刊文 | 追寻知识:青锋解读张利的建筑历程 /《城市 环境 设计》(UED)第131期
点击上方↑「城市 环境 设计 UED」快速关注
QING FENG
追寻知识:青锋解读
撰文 _ 青锋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建筑系副系主任,《世界建筑》杂志副主编。
《城市 环境 设计》(UED)第131期
张利与清华院简盟工作室团队专辑已发布
本文为青锋老师为本期专辑撰写的
刊文《追寻知识:青锋解读》
01
青锋简介
青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建筑系副系主任,《世界建筑》杂志副主编。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获建筑学学士与硕士学位,2009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博士学位,2009年至2011年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11年起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文物建筑保护研究所工作。
主要研究领域为现当代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教育、以及中国当代建筑文化。近年来广泛参与当代建筑评论工作,坚持以历史与理论为背景的学院式批评模式,挖掘当代建筑文化的深层内涵。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有《在托斯卡纳的阴影中》以及《评论与被评论:关于中国当代建筑的讨论》等著作。
02
青锋解读张利的建筑历程
作为建筑师,张利有从嘉那嘛呢游客服务中心到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等不断扩展的作品序列;作为教育者,他在学院教书,并且承担着为学院发展谋求崭新可能的责任;作为学者,他在大量的论文与主编评论中展现出敏锐的洞察力与精确的分析;作为策展人,他以“院儿/从最大到最小”为题组织了第十七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以回应“我们将如何共同生活”的核心问题;作为媒体人,他担任主编的《世界建筑》将视野投向从建筑门窗到社会公平等异常广泛的领域。
▲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
在上述的每一个角度中,都有很多可以讨论的地方,但是当它们纠缠在一起,却造成了一个困难的问题:是否可以在所有这些事件与成果中找到某种一致性?是否有可能在张利不断增加的身份特征中找到某种不变的东西?张利用自己的话极大地减小了这个问题的难度。他自己总结说,驱动他的最重要的动力,是对新知识的兴趣,只有新的知识才能让他感到兴奋。在“新知识”这一话题的启发之下,再次回顾他的建筑历程,一条持续的线索逐渐浮现在我的眼前。粗略的概括,可以认为这是一条追寻知识的线索。
得体与秩序
一个真实的建成项目更适合作为起点,这就是关肇邺先生主持设计的清华大学理学院建筑群,张利承担了其中生命科学馆的主要设计工作。张利主要参与的生命科学馆位于这一轴线的一侧,在另一侧是位于小山上的由杨廷宝先生设计的天文观测塔。不同于横跨在轴线之上的理科楼,位于侧翼的新生物馆需要的是谦逊,所以这座建筑没有采用隆重的对称布局,也避免了对另一面的天文观测塔产生压迫。仔细地观察这个建筑,可以看到 “得体” 理念隐藏在很多细节之中。八边形的入口明显是对天文观测塔以及大礼堂类似形态的回应。建筑整体性的横向延展被一个个竖向的小体量削弱,也与天文观测塔的体量更为接近。
解析与控制
与其他很多优秀的中国建筑师一样,张利的创作历程中有一个典型的现代主义阶段,体现在 1999—2010年完成的金昌文化中心、顺义奥林匹克媒体中心、宁波和丰创意广场、第七届花卉博览会主展馆以及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竞赛方案之中。
▲金昌文化中心
张利这一时期的设计项目大多具有城市尺度的重要性。他所关注的焦点也主要来自大尺度的总体性要素。比如顺义奥林匹克媒体中心关注的是功能的明晰划分与科技形象,宁波和丰创意广场考虑的是巨型体量对城市空间格局的影响,而花卉博览会主展馆则聚焦于预制、节能、使用灵活性等技术性主题。
▲顺义奥林匹克媒体中心
▲宁波和丰创意广场
▲第七届花卉博览会主展馆
转折与启示
我听过张利最生动的演讲之一,是描述 2010 年嘉那嘛呢游客服务中心的设计过程。他谈到了设计开始阶段的挫折感,这使得他产生对自己既有的建筑观念体系的质疑。在张利的回顾中,这是他迄今为止建筑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
▲嘉那嘛呢游客服务中心
游戏与身体
张利对游戏的研究成果集合在《玩儿过》这本书中,于2016年出版。不能完全确定张利对“玩儿”的兴趣是否直接来自凡‧艾克,但不可否认的是除了阿姆斯特丹孤儿院以外,凡‧艾克另一项最为重要的作品是他在阿姆斯特丹设计建造的数百个儿童游乐场地。在表面看来,对儿童游戏的关注与多贡人的人类学研究似乎没有什么关联,但是在凡‧艾克的思路中,这两条路径都是引向同一个终点:对人类普遍本质的理解。他曾经写道:“建筑意味着持续性地重新发现被转译到空间中的持久性的人类品质。人在任何时刻,以及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
▲《玩儿过》插图
极端体验
在项目性质上,张利近期完成的几个重要奥运项目与启行营地等注重身体体验的设计可以说毫无关联。但是换一角度看,奥运会其实是一种更为激烈的游戏,而跳台滑雪与单板跳台等运动所带来的则是更为强烈的体验。
北京2022冬奥会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和北京2022首钢滑雪大跳台的设计均围绕曲线展开。张利采用了非常古老的象征性元素 “玉如意”与“飞天”来传递曲线的印象。在正统现代主义体系中,这几乎也是难以接受的,直到今天,采用象征性手法的设计仍然容易受到攻击。但就像凡‧艾克所说,“我们应该完成的是建造意义。所以靠近意义并且建造!”
▲北京2022冬奥会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
▲北京2022首钢滑雪大跳台
张利对知识具有浓厚兴趣的最新体现是他对城市人因工程学的推动。城市人因工程学是更加开放的话语体系,它倡导建筑学科领域 “形成一种新的层次化的、与其他学科领域沟通的机制。建筑/设计师依然可以保留设计学内核的形而上与自主性,以及其相对晦涩的话语体系,但我们依然可以突破设计学的固化边界,通过技术、社会等形而下与实证的干预来造就对普罗大众生活的实质改变。”
撰文 | 青锋
编辑 |《城市 环境 设计》(UED)新媒体部
PURCHASE
那么,如何读到本期专辑的
更多精彩内容呢?
点击下方二维码,
马上下单购买!
(手快有,手慢也有)
UED第131期
购买链接 >
PURCHASE
关于UED
作为中国第四代建筑媒体的代表,UED坚持专业、时尚路线;关注中国建筑、中国建筑师;报道人物、作品、思想。以敏锐的视角探寻全球著名的建筑、城市、景观设计作品,聚焦当下的全球设计实践现场,挖掘国内外优秀的建筑师、设计师人才,关注国内外城乡环境变迁。是集刊物出版、新媒体、学术活动、策划于一体的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全媒体平台。从具有专业学术高度的视角,以设计、技术与艺术为切入点,参与当代中国的城市发展、老城复兴、乡村建设。
《城市 环境 设计》(UED)创刊于 2004 年,由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主办。UED 期刊曾被人民网研究院评为中国媒体百强,是唯一入选的建筑媒体,并荣获中国期刊交易博览会评定的“中国最美期刊”称号。
至 2022 年 1 月:
UED 期刊迄今已经出版了131期,每期发行量在 1.2 万册左右,读者覆盖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迄今为止,UED杂志已经为全世界几十位最优秀的建筑师、建筑事务所出版了作品专辑(特辑),可谓群星璀璨:蓝天组、FOA、程泰宁、马里奥·博塔、安托内·普雷多克、福克萨斯、何镜堂、多米尼克·佩罗、GMP、斯蒂文·霍尔、CCDI、山本理显、OMA亚洲、姚仁喜、丹尼尔·里伯斯金、李兴钢、福斯特、WOHA、张雷联合事务所、ANMA、德包赞巴克、大舍、MVRDV、托马斯·赫尔佐格、伯纳德·屈米、UNstudio、汤桦、马岩松、都市实践、OPEN、董工、TAO、承孝相、BIG、朱小地、原地建筑、墨菲西思、周恺、张利、赵春水,等等。
UED 除出版期刊以外,还为行业各界提供了一个高层次的专业平台,长期举办设计竞赛、项目合作、展览展示等活动策划项目,旨在打造全新的建筑类新媒体平台,以专业、先锐、科学的视角报道国内外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乡村建设的实践现场。
我们秉持开放、认真、专业的态度,致力于搭建中外建筑行业深度交流的专业平台,肩负推动中国建筑界走向世界的媒体责任。我们欢迎全球建筑界、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界的同仁,就多种形式的合作和推广,不吝垂询我们。
在2022年UED的“再启航”中,开创共生、共赢的新局面!
# UED 最近刊 #
2022年第131期《城市 环境 设计》(UED)张利专辑
UED第131期
购买链接 >
PURCHASE
本期相关阅读:
▲UED新刊发布!
张利建筑师专辑:城市人因视角下的设计干预
2021年第130期《城市 环境 设计》(UED)周恺专辑
UED第130期
购买链接 >
PURCHASE
本期相关阅读:
▲周恺建筑师专辑发布会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隆重举行
▲修行者之路:孔宇航评周恺建筑
▲周恺建筑师作品:天津大学新校区图书馆
▲一分钟速览第130期《城市 环境 设计》(UED)
▲温谦的建筑表象下所包裹的批判性:
杨菁谈周恺的“相融 · 共生”
-END-